学位论文写作指导系列讲座|臧雷振:社会科学案例分析的发展:方法溯源与实践策略
2024年5月18日,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MPA学位论文写作指导系列讲座(第十一场)于线上线下同步举行。本期讲座以“社会科学案例分析的发展:方法溯源与实践策略”为主题,邀请到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臧雷振老师。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MPA教育中心的北京班、新疆班、珠海班同学以及部分校外参会者共同参与。讲座由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MPA教育中心主任连宏萍老师主持。
连宏萍老师现场主持
连老师首先介绍了臧雷振老师及其研究方向、研究成果,并代表在线师生感谢臧老师为大家授课。本次授课围绕七部分展开:MPA应用型学位论文类型、MPA案例类论文选题切入点及策略、认识公共管理中的案例研究、如何分类案例及实现证据验证、如何分析案例及提炼概念(解释命名)、案例分析研究示范以及写作规范与发表现实。
臧雷振老师线上做讲座
讲座中,臧雷振老师介绍了MPA应用型论文的五种类型以及案例研究设计的五要素,强调要做好研究设计中资料与命题间的连接,避免出现概念扩大化、分析单元混淆化等问题。臧老师强调,概念与理论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抓手,作为中国公共管理实践的参与者,MPA研究生要提升概念提炼和理论处理能力,让研究问题与公共管理的理论、方法实现对话,为公共管理改革决策和发展提供经验理论和方法支持。
在MPA案例类论文选题部分,臧老师建议选择“身边人、身边事”作为切入点,并提出四条具体策略:一是要从分析单位入手,区分观察单位和分析单位的概念;二是要呈现张力或展现类型;三是要呈现批判性思维和反思;四是要有效表达案例研究问题,使得研究的问题形成链条、形成方向、形成关系。关于案例研究中的因果性和因果机制问题,臧老师还介绍了信度与效度的评价标准,指导同学们要增强对研究对象的感知,不断提升抽象思维,做好案例分析与概念框架的检验分析、归纳发展。
在分类案例及实现证据验证部分,臧老师详细阐释了检验证据的“三角检定法”,强调了逻辑复现的重要性,引导大家重视宏观情境和微观实践的链接,学习通过恰当的案例选择来追踪因果机制,并从机制分析层面通过命名技巧来恰当地解释案例。
讲座现场
在案例分析研究示范部分,臧老师结合具体案例进行了分析,详细介绍了因果机制探索式案例的六大分析步骤,即:探索案例背景、挖掘分析工具—概念、挖掘理论模型、概念化与进一步假设、推论、因果机制分析。最后,臧老师围绕论文标题、摘要、前言、参考文献等模块的具体写作实践,细致讲述了有关规范要求,引导同学们进一步提升学术研究水平和论文写作能力。
在现场互动环节,2名同学围绕“如何在写作中提炼分析单位”“如何应用三角检定法”等问题进行了提问,臧老师一一详细解答,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理论指导,现场反响热烈。同学们纷纷表示,臧老师的授课条理清晰、逻辑分明、务实管用,为后续学位论文写作提供了方法、指明了方向、打下了基础,对于提升在研究中解决实际公共管理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现场互动环节
连宏萍老师代表全体在场师生,对臧老师的精彩讲座表示感谢。她说道,臧雷振老师的授课从案例研究溯源出发,基于具体案例探索高质量学术研究中理论与实践的互动策略,高屋建瓴、深入浅出,为规范的公共管理学术写作提供了实用的操作指南,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和指导意义。
文字:张弦
图片:王家晖